閱讀『在狗籠裡長大的小孩』一書,讓目前離開臨床工作的我,又重拾對個案的熱情與好奇,彷彿回到工作崗位,不斷地為病人動腦與傷腦筋!
『在狗籠裡長大的小孩』是兒童精神科醫師布魯斯.培理所寫下的個案故事。在閱讀這本書其間,曾發生一段小插曲,正巧被一位德 國 醫師看到我在讀這本書,她好奇詢問書的內容,當我跟她解釋與PTSD(Post-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)有關時,她相當意外--我為何會閱讀這看似深奧的書籍,其實這本書相當的淺顯易懂,裡頭對病理的解釋都是清楚且白話的,所以即使是一般人,也可以輕易閱讀!
『在狗籠裡長大的小孩』的內容大綱:(摘自天下文化書坊)
一個七歲大、可愛的黑人小女生在看診時會爬上醫師的大腿,小手伸到他的褲襠,想拉開他的拉鏈;一個三歲大的小女孩親眼看到她的母親被姦殺,她在家獨自面對母親的屍首,不知過了多久,才被人發現;年僅十六歲的少年刺死了兩名少女,然後姦屍;一個從十一個月大就被關在狗籠裡的男孩,照顧他的人只是餵他吃飽,幫他換尿布,直到六歲,唯一的同伴只有小狗……
這些不幸的孩子都是兒童精神科醫師培理的病人,貼在他們身上的標籤有自閉症、發展障礙、兒童精神分裂症、躁鬱症、注意力缺失和過動症、強迫症、憂鬱症、焦慮症,甚至包括腦癱。培理醫師用耐心與愛心去接觸這些孩子,分析他們的成長過程,發現創傷對幼兒大腦發育的影響,從而幫助那些孩子踏上療癒之路。
作者布魯斯.培理是一位兒童精神科醫師、兒童創傷學院資深研究員、聯邦調查局顧問,曾任德州兒童精神科主任、休士頓貝勒醫學院心理系研究室副主任。
培理醫師不僅從精神科的角度來看這些孩子,還加上神經生理學的觀點來解釋孩子的問題。心理學家皮亞傑(Piaget,1896-1980)認為兒童的認知發展是依照:出生到一歲半的感覺動作期(sensory-motor period)、約一歲半到七歲的前操作期(preoperational period)、約七歲到十一歲的具體操作期(concrete operation period) 和約十二歲到十五歲的形式操作期(formal operation period) 循序發展而來。人的大腦構造從出生到進入成人階段,隨著腦部細胞的不斷分化,都在持續發展,兒童在成長階段,透過感覺與動作來學習認識自己和外界的環境(這就是感覺動作期),使的大腦中的神經細胞不斷的連結,且持續的往上、向外發展,促使最外圍的大腦皮質變得更複雜,這樣的大腦結構若能因為足夠的刺激而發展完整,孩子在將來便能獨立面對外界不斷變化的挑戰。
書中在狗籠裡長大男童便是因為從小在封閉、缺乏社會刺激的環境下長大,因此造成大腦發展的遲緩甚至萎縮,進而限制住整個智力發展,結果被診斷為『腦癱』,這就是上面理論的反面例子。後來透過培理醫師的治療,在男童痊癒的過程中,更可以讓人瞭解人類大腦的潛力與特性!
最近跟好友聊到育兒經,身為 國文 老師的她,因為最近待在家坐月子無聊,又開始閱讀倫語,背誦三字經等古文,結果發現待在身邊三歲多的大女兒,在耳濡目染下也會背誦部分三字經,這也是豐富的環境刺激給予大腦,促成學習的最好例子!
因此在兒童的發展黃金時期,給予適時、適當的環境刺激與關懷,都將促使孩子發展出完整的認知能力,並學習良好的社會能力與情緒調適。
如果你對兒童發展有興趣,或已為人父母,或即將為人父母,『在狗籠裡長大的小孩』這本書會讓你對養兒育女有更多的刺激與認識!
留言列表